象山疗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上海博友科教儀器設備有限公司-醫(yī)學模型,心肺復蘇模擬人

新聞資訊

產品中心

公司動態(tài)

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新聞資訊 > 公司公告
公司公告

復蘇術的起源

50年代末美國Baltimore的一組醫(yī)師研究,所謂閉胸或胸外心臟按壓術,引起各國臨床工作者的極大重視,并取得一定的效果。他們最初的設想是可以不開胸,利用心臟位于胸骨與胸椎之間,按壓胸骨也可以取得擠壓心臟,使之繼續(xù)泵血的功能。至少可以提供大腦最低生理要求的血液供養(yǎng)量。認為心臟還是一個泵。但是經過很多例證,說明胸外按壓時,心臟已不再是泵,維持血液循環(huán)的是胸腔內、外壓力級差,理由如下:胸外按壓時,胸腔內經過心臟的血液不存在動靜脈壓差;

胸外按壓時,房室瓣膜用二維超聲心動圖可以看到并不關閉;

胸腔內壓力升高時,主動脈壓與中心靜脈壓同時升高;

氣道壓力增高時,可以增加主動脈壓,同時增加腦血流量;

在X線透視下,胸外按壓時,主動脈影是縮小而并不擴大。

既然胸外按壓維持血液循環(huán)的動力是胸腔內外壓差,于是就有多種增加胸腔內壓力的方法提出來,如:交替按壓胸骨和腹主動脈、使用抗休克褲或充氣背心、應用胸外按壓與呼氣入病人肺臟的同步器械等等。經臨床實踐,雖然這些措施確實可以提高胸腔內的壓力,頸動脈的血流量也可以增加,但是增加了的血液極大部分流入頸外動脈,因此對腦組織幫助不大;此外胸腔內壓力增加過大,可以經過頸靜脈反傳到顱內,增加了顱內壓,這顯然很不利。因此1985年國召開評估1980年所訂心肺復蘇指導會議中,除了通過一項加快按壓速度,從60~80次/min加快到80~100次/min外,其他的方法均未獲得通過。根據(jù)上述意見,“閉胸心臟按壓”的名稱應改為“胸外按壓”更為確切,因為此時心臟已不是一個泵。

與“胸外心臟按壓”差不多同時,Peter Safar發(fā)表了口對口呼氣的方法,取代老式的人工呼吸方法。于是這兩個手法組成現(xiàn)代的基礎生命搶救手法,也稱為心肺復蘇法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,CPR)。

科技在進步,醫(yī)學也在進步,現(xiàn)在不管是在醫(yī)學治療儀器上面還是醫(yī)學教學模型上面都是有很多的改善,更專業(yè)的醫(yī)學更專業(yè)的模擬!

分享到:
點擊次數(shù):  更新時間:2015/07/06  【打印此頁】  【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