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環(huán)境因素
1.1 病房的光線暗淡
夜間在昏暗的燈光下進行靜脈穿刺,判斷易出現(xiàn)偏差,致使靜脈穿刺失敗。護士要調整好光線的明暗,為穿刺成功創(chuàng)造必要條件。譬如,嬰幼兒可以抱至光線明亮處進行靜脈穿刺,穿刺成功并妥善固定后再抱回病房。
1.2 秋冬季室溫過低
病人四肢發(fā)涼,使血管受冷收縮變細,增加了穿刺難度。護士應調節(jié)好室內溫度,或采取保溫措施如使用暖水袋保溫、輸液前用溫水洗手等,使患者處于適宜的環(huán)境溫度中,以利于靜脈血管的顯露與充盈。
1.3 多病人病房
如觀察室等,病人及陪護人員多,環(huán)境嘈雜。需要輸液的病人多,每位病人都急于做治療而不斷地催促護士,使護士產生急躁情緒而影響穿刺成功率。要合理安置病人,分清病情輕重緩急,做好解釋工作,取得病人的理解。
2.操作者因素
2.1 操作者靜脈穿刺熟練程度和經(jīng)驗
工作經(jīng)驗豐富的護士多具有一針見血的本領,而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護士則稍遜一籌。許多老護士在長期的護理工作實踐中,手指的觸覺變得特別靈敏,可以準確估計血管的充盈度、深淺、位置及走向,而年輕護士則需要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訓練才能培養(yǎng)出較好的靜脈穿刺技術。
2.2 穿刺成功率的影響因素
操作者患病、視力欠佳、睡眠不足或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,都會直接影響穿刺的成功率。因為靜脈穿刺是需要眼、手、腦處于高度集中協(xié)調狀態(tài)下進行的,護士應保證足夠的睡眠,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(tài),操作時要全神貫注。
2.3 選錯針頭
如果一條纖細的血管你選擇了一個大號針頭,就容易穿破血管下壁,護士應根據(jù)病人血管的粗細等具體情況選擇與其相適宜的針頭。有時護士不了解病人的具體情況,按常規(guī)做好準備,端著治療盤來到病人床前,才發(fā)現(xiàn)不太合適,回去換又怕麻煩,就懷著僥幸心理,結果出現(xiàn)穿刺失敗。
2.4 選錯血管
如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時誤選了動脈,或有時護士急于完成治療任務而不仔細選擇靜脈,見到血管就扎,也不管有沒有十足的把握,常會導致穿刺失敗。護士應在保護血管的前提下選擇有把握的血管進行穿刺,而決不是挑到好血管就可以穿刺了,要注意保護血管。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
2.5 操作者未能使細癟的血管充盈
靜脈充盈好時通常會高出皮膚表面,而充盈不好時則只顯現(xiàn)藍色條狀,不高出皮膚表面,觸摸時不能觸及有彈性的血管壁。靜脈充盈差時,應使用熱敷、按摩、上肢下垂等方式使其充盈,以利于穿刺成功。
2.6 操作時未能固定好被穿刺肢體而致失敗
經(jīng)常會遇到患肢不易固定的情況,常由于小兒患者不合作或躁動患者不安靜,需多人合作進行穿刺,一人或多人固定患者被穿刺肢體,另一個進行穿刺;有時,護士洗手后使用潤膚霜,在進行靜脈穿刺時,會因為手指滑不能很好地固定靜脈而致穿刺失敗。所以,操作者在進行靜脈穿刺前,洗手后不宜在手心內涂抹潤膚霜。
2.7 操作方法不當
?、僮笫帜粗肝纯囍膘o脈,未能很好地固定靜脈,特別是所選靜脈易滑動,也易造成穿刺失敗。操作者應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再進行穿刺,必要時請另一護士協(xié)助進行。②止血帶扎得太松或太緊、不能阻斷靜脈回流或完全阻斷動脈,不能使靜脈很好地充盈,穿刺時易失敗。③扎止血帶處離穿刺點太近或太遠,扎止血帶位置離穿刺點太遠就不能很好地與左手拇指共同固定靜脈,太近則不利于針頭潛行。止血帶扎在穿刺點以上5~10cm為宜。④進針角度不當,較粗直的靜脈宜30°~40°大角度進針(有時角度可能更大),細小的靜脈進針角度宜小(以15°~30°為宜);小兒頭皮靜脈進針角度更小,以10°~20°從靜脈旁刺入皮膚,然后將針頭放平沿靜脈走向緩慢進針。見到回血后妥善固定。⑤進針速度過快,操作時進針速度太快,還未見到回血,針尖已刺穿血管下壁,退針時見到回血,致穿刺失敗。⑥見回血后潛行過多,有時靜脈穿刺已經(jīng)見回血,但是由于操作者前行時不慎或潛行過多導致穿破血管下壁,穿刺失敗。靜脈穿刺見回血后將針頭放平,與靜脈平行,順靜脈走向緩慢潛行少許,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見回血后可不再潛行。
3.患者原因
3.1 因失血失液、不能進食等疾病因素導致,靜脈充盈度差。這時應選擇較為粗大的血管,如肘正中靜脈、橈靜脈、大隱靜脈等進行穿刺。
3.2 因腹瀉等原因致脫水或周圍靜脈壓較低。穿刺時針頭進入血管后無回血或回血慢,操作者容易錯誤地判斷為針尖未進入血管,于是繼續(xù)進針致使針頭穿破血管下壁。護理對策:當穿刺的血管細小或充盈度差時,可先用注射器接頭皮針抽5~10ml生理鹽水邊進針邊由助手抽動注射器使其產生微負壓,這樣容易見回血。
3.3 由于輸注化療藥物等使血管變得彈性小、管腔狹窄且易滾動。此時針頭難以抵住血管壁。應避免從血管側面進針,應以左手拇指緊繃靜脈將針頭靠近固定血管的左手拇指,針頭與皮膚呈40°~45°大角度快速刺入血管,但不能刺入過深,只要針頭刺入血管有回血再將針頭放平沿靜脈走向,邊觸摸邊進針。
3.4 肥胖和水腫
血管充盈雖好但位置較深,需使用消毒的手指按壓水腫皮膚顯露血管,觸及血管的位置及走向,邊觸摸邊進針。
3.5 靜脈閉塞
患者長期輸液或輸入刺激性藥物導致靜脈破壞,管壁瘢痕形成、血栓形成,淺靜脈呈條索狀,甚至靜脈閉塞。靜脈閉塞時穿刺可有回血,但打開輸液開關后液體不滴,捏擠輸液管會發(fā)現(xiàn)穿刺部位腫脹。此時,不能進行輸液,應更換部位另選可穿刺的部位進行穿刺。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
3.6 特殊患者
患者因皮膚病、燒傷或皮膚顏色較黑,或前次輸液拔針后未按壓好針眼致皮膚青紫,或小兒靜脈輸液時哭鬧致使皮膚發(fā)紅,影響操作者對血管的觀察。應仔細尋找可以穿刺的靜脈,并盡量使其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。
4.其他原因
患者和家屬期望值過高,總希望一針見血,一旦首次穿刺失敗便就產生埋怨情緒,發(fā)牢騷,指責護士,造成護士緊張。這時,護士應向患者或家屬致歉并做必要的解釋:護士的心情與患者或家屬是一致的,都希望一次成功,但在具體操作時成功率不可能百分之百。同時,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,如患者或家屬較為挑剔、情緒激動可以為其推薦老護士或由其自選護士。
總之,環(huán)境因素、其他因素是次要因素,操作者的水平和病人具體情況是主要因素。要不斷學習研究,提高靜脈穿刺技術,提高護理技術水平。保持良好的職業(yè)心態(tài),愛心常在。護士在進行靜脈穿刺時要有條不紊,創(chuàng)造一種有利于穿刺的條件,遇到穿刺失敗時要仔細分析原因,不斷總結經(jīng)驗,提高穿刺水平;在對病人實施護理的過程中,經(jīng)常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,拉近與病人之間的距離,增進護患關系,提高患者的信任度,使患者順利地接受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