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山疗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上海博友科教儀器設備有限公司-醫(yī)學模型,心肺復蘇模擬人

新聞資訊

產(chǎn)品中心

公司動態(tài)

當前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新聞資訊 > 業(yè)界資訊
業(yè)界資訊

心肺復蘇操作高質(zhì)量的關鍵要素

IR4`6GIJ5KLAT%E0A$KAFKX.png

在操作心肺復蘇術中,胸外按壓時,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,但應避免超過6厘米。超過此深度可能會出現(xiàn)并發(fā)癥。對于兒童(包括嬰兒[小于一歲]至青春期開始的兒童),按壓深度胸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,大約相當于嬰兒4厘米,兒童5厘米。對于青少年即應采用成人的按壓深度,即5~6厘米。臨床上普遍存在按壓過度的問題,如胸骨和肋骨骨折,同時,施救者也會消耗大量體力,無法保證接下去的按壓質(zhì)量。

在心肺復蘇過程中,施救者應該以適當?shù)乃俾剩?00至120次/分)和深度進行有效按壓,同時盡可能減少胸部按壓中斷的次數(shù)和持續(xù)時間。胸部按壓在整個心肺復蘇中的目標比例為至少60%。

胸廓充分回彈即指在心肺復蘇的減壓階段,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間位置。施救者在按壓間隙,雙手應離開患者胸壁。原2010指南僅建議,每次按壓后,施救者應讓胸廓完全回彈,以使心臟在下次按壓前完全充盈。如果在兩次按壓之間,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,會妨礙患者的胸壁回彈。胸廓回彈能夠產(chǎn)生相對胸廓內(nèi)負壓,促進靜脈回流和心肺血流。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會妨礙胸廓充分回彈?;貜棽怀浞謺黾有乩獌?nèi)壓力,減少靜脈回流、冠狀動脈灌注壓力和心肌血流,影響復蘇存活率。

要充分掌握心肺復蘇急救要點,還需要利用心肺復蘇模擬人進行教學演練,已達到手法純熟。

BOU/CPR185模型結合2015國際心肺復蘇標準,產(chǎn)品功能全面升級??蛇M行心肺復蘇的訓練,檢測人工呼吸時吹氣量和心外按壓時按壓深度。適用于社會心肺復蘇培訓機構、醫(yī)學、醫(yī)學院、衛(wèi)校等醫(yī)療單位進行心肺復蘇培訓,操作簡單、物美價廉。

模型特點:

人工手位胸外按壓,可監(jiān)測胸外按壓深度。
可調(diào)成人:按壓深度5cm
可調(diào)兒童:按壓深度3cm

人工口對口呼吸(吹氣)
吹入的潮氣量大小通過觀察胸部的起伏來判斷(潮氣量標準≤500ml/600ml-1000ml≤);
操作頻率:最新國際標準:大于或等于100次/分

信息來源:www.jiudianzhuangxiu.com

分享到:
點擊次數(shù):  更新時間:2016/03/26  【打印此頁】  【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