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友醫(yī)學提示;兒童冬季氣道異物吸入發(fā)生頻繁。上海兒童醫(yī)院每年都會接診450例左右氣道異物吸入的小患者。今年,這一數(shù)據(jù)會超過500例。喉氣管及支氣管異物多發(fā)生于5歲以下兒童,1至3歲占多數(shù)。原因是小兒乳牙未完全萌出,咀嚼能力差,喉保護性反射功能弱,在吃東西的時候容易哭笑打鬧,喜歡將感興趣的物體含在口中,因而在哭鬧、大笑中將異物吸入氣道。如果異物較大,嵌頓于喉頭,可立即窒息死亡。
嬰兒防止異物注意事項;
千萬不要給0-3歲的嬰幼兒食用類似核桃仁、花生仁、瓜子之類的堅果,同時,未攪碎的果凍對孩子來說也是危險品。3歲以下的孩子行為控制能力差,喜怒哀樂變化無常,有的家長喜歡在喂食的同時逗玩孩子,孩子一笑,食物就有可能進氣管。博友建議,盡量給3歲以下的兒童喂食流食質。
發(fā)生意外用“海氏急救法”;
當孩子發(fā)生異物嗆入氣管緊急時,千萬別驚慌,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,但先不要急著試圖用手把孩子咽喉深部的異物挖出來,建議試用“海氏急救法”。
若孩子小于3歲,家長應將患兒抱起,一手捏住患兒顴骨兩側,手臂貼在前胸,另一手托住患兒的后頸部,將臉朝下趴在家長膝上,使頭低于胸,先拍背1-5次,觀察異物是否吐出,如果沒有,再將患兒翻轉,面對救護者,頭低于胸,一手手指并攏,在患兒胸部下半段,快速向上重擊壓迫,但要很輕柔。若是稍大一些的孩子出現(xiàn)被“噎住”的情況,家長可以從背后將其抱住,采取坐姿,雙手互握,放在其腹部正中,然后突然向上用力壓迫腹部。
在給孩子急救的同時,家長最好撥打120。無論孩子最后是否將異物吐出,最好都到醫(yī)院檢查一下。在選擇醫(yī)院時,不一定非要到兒童醫(yī)院,也可以就近選擇大型正規(guī)醫(yī)院。
海氏急救法訓練模型;
BOU/J140模型可進行小兒海氏急救法操作。模擬人根據(jù)小兒解剖特征和生理特點設計,適用于氣管異物。 (1) 背部排擊法:將患兒騎跨并俯臥于急救者的胳臂上,頭低于軀干,固定頭部,并將其胳膊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,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握部用力排擊患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4-6次,使呼吸道內壓驟然升高,有助于松動其異物和排出體外。
(2) 胸部手指猛擊法:患兒取仰臥位,抱持于急救者手臂彎中,頭略低于軀干,急救者用兩手指按壓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交界點一橫指處4-6處。必要時可與以上方法交替使用。直到異物排出或患兒失去知覺。
模型特點;
正常的嬰兒氣道阻塞模擬
可進行標準的CPR操作,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
氣道貫通時的胸部擴張
窒息、異物阻塞氣道的模擬
標準嬰兒真人比列設計及準確的標準布局
精確的解剖結構,可觸及胸骨和肋骨
每個有小兒的家庭都應該掌握海氏急救的操作方法,不僅要學更要有相當專業(yè)的操作手法,在可能遇到小兒埂塞的情況下不至于束手無策。